
玩数资讯
玩美报告丨【行业洞察篇】中国美妆护肤行业现状与消费者行为深度解析
前期围绕“国货护肤品崛起”这一部分的解读,我们侧重于提供特定品牌群体的突围方向;而要搭建系统化的行业认知,对全局趋势与消费者需求的认知尤为关键。基于玩美数据自有调研平台——玩数圈APP的真实调研数据,本文将核心聚焦于“护肤品行业洞察”:先梳理市场整体趋势,再深入剖析消费者行为逻辑,最后从品牌竞争现状仅提炼破局方向。旨在为行业同仁提供更聚焦且可落地的行业解读,直击实战需求。
一、市场新变局:短期调整中的长期机遇
回顾整个2024年,中国美妆护肤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200亿元。虽然相较2023年有所下滑,但短期调整下也藏着长期回暖信号。据玩美数据预测,2025年市场规模将回升至4453亿元,2029年更是有望突破5300亿元——其中敏感肌护理需求爆发和25+人群抗衰意识觉醒,是此次驱动增长的关键所在。
更重要的是消费分级带来的赛道分化:高端消费群体购物变得更理性,不再盲目为品牌溢价买单;大众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飙升,中低价产品成主流。从价格上看,2024年选择500元以下护肤品的消费者超7成;2000元以上高端产品占比不足10%。
这意味着,对目前化妆护肤品行业来说,与其挤高端赛道,不如在中低价市场做好“功效+性价比”产品,同时提前布局敏感肌、抗衰品类赛道,抢占未来市场。
二、解读消费者内心:下单前她们都在想什么?
1、主力人群:25~34岁女性的“精细化刚需”
调研结果显示,25~34岁女性消费者占比45%,是绝对消费主力。她们的特点很鲜明:75%每天用护肤品,38%每2-3个月采购一次,属于“高频使用+高频复购”群体;且需求也处于从基础护理转向功效化的阶段,不再只是满足于清洁保湿,而是更关注抗衰、修护等针对性功效。
更重要的是,她们是“线上驱动型消费者”——抖音直播间、小红书是主要信息源,很多人会因主播讲解和演示以及真实用户反馈直接下单。抓住这部分人群,就抓住了流量核心。
2、渠道变革:线上成主场,新媒体重塑购物路径
从调研结果来看,线上渠道选择占比远超线下,且各个渠道分工明确:淘宝等线上商城是“刚需基本盘”,适合用户比价、查评价;抖音等直播间是“增量引擎”,靠实时互动、限时优惠激发冲动消费;品牌线上专卖店和线下门店则负责积累品牌信任,打造品牌形象。
所以品牌想要长久运营,不能单靠一个渠道,而需要全渠道配合——淘宝做基础运营,抖音/小红书等做内容种草,线下做体验服务,最大化触达用户。
3、品类选择:依据城市层级定需求
基础品类(洗面奶、爽肤水、乳液等)全市场高渗透,是刚需;但进阶品类(面霜、精华、眼霜等)呈现“城市层级越高需求越旺”的特点:一线城市消费者更爱高端进阶品,低线城市则更侧重基础款。
这预示着品类布局要分层:针对一线城市推“精华+眼霜”套装,强调抗衰;针对低线城市做“基础三件套”,靠性价比突围,避免做无用功。
三、品牌竞争:国货如何扬长避短?
目前国际品牌(雅诗兰黛、欧莱雅等)仍占头部,但国货有机会:多数消费者认可国货,珀莱雅等品牌与欧美品牌的满意度差距在缩小。且双方痛点清晰:欧美品牌“价高、功效不达预期”,国货“易过敏、功效弱”。
对国货护肤品来说,破局关键是先解决“成分安全、功效扎实”的基础问题,再借国货好感度强化“高性价比”,逐步抢占市场。
本次解读围绕护肤品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两大核心,清晰呈现了当前市场的机会点与落地逻辑,为行业同仁提供了参考。后续我们将深入讲解“消费者人群画像”板块,细化不同群体的护肤需求、消费习惯差异,为精准运营提供更细致的支撑,欢迎行业同仁持续关注与交流。
若您希望获取更多第一手行业资讯,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私信【姓名+联系方式+关键词“报告”】,获取完整版研究报告与数据解读。
问卷调研报名
癌症选择方案相关问卷
1.药事会成员,医院药剂科主任,医务部主任;医院药房负责人;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或顾问;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专家评审委员会前任成员或顾问
2.担任职位3-30年
3.具备 医学/药学 资格
4.对以下与一线和二线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 (PDAC) 治疗相关的主题有足够知识,能够完成关于这些主题的市场调研问卷:可用的治疗方案、治疗负担、当前治疗方案的费用
多元市场艺术项目
1.符合以下3项条件中至少1项的奢侈品消费者:
过去24个月内购买艺术品总价值超过5,000美元、向艺术机构捐赠至少5,000美元、捐赠与购买累计金额达5,000美元
2.且需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2项:对艺术有极高兴趣、 艺术是我生活中的主要热情或爱好、自认为对艺术颇有研究、认为艺术是丰富社会的重要推动力、过去6个月内参观过艺术博物馆/艺博会/艺术展览/画廊开幕式、自认为是艺术爱好者
移动智能产品相关问卷A w9
不同价位/品牌智能手机用户,包括移动PC(带键盘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)用户/消费者
药品相关问卷
政府支付方/监管机构、私营保险决策者、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员、医院/药品和治疗委员会成员、卫生技术评估 (HTA) 专业人士、临床评审专家、医疗保健资金决策者、定价和报销委员会顾问
体重管理的看法相关访谈
减肥/减重人群
查看更多
